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学校官网
新闻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我校媒体学院成功举办“计算传播研究”学术工作坊

发布日期:2018-09-24   点击量:

 

2018年9月22至23日,为期两天的“计算传播研究”学术工作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成功举办。中国社科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多所高校师生参会进行分享和交流。

在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传播学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计算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应对这些挑战具有重要价值,作为传播学中的全新研究视域,其相应的学科研究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计算传播研究学术工作坊的举办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展开对该领域探索的重要起点,对未来进一步推进学科的创新发展,打造计算传播研究领域的新高地具有重大意义。

权威性、前沿性与多视域:本次计算传播研究工作坊的三个特点

计算传播学是计算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关注人类传播行为的可计算性基础,以传播网络分析、传播文本挖掘、数学建模等为主要分析工具,大规模地收集并分析人类传播行为数据,挖掘人类传播行为背后的模式和法则,分析模式背后的生成机制与基本原理”,让传播学更具科学性、实用性与模拟性。作为一种崭新的研究范式,计算传播学集结了传播学、计算机、统计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杰出人才,从“计算传播学”和“计算方法”两大领域着手,应用“互联网行为数据”和“大规模的互联网实验”,克服了大数据、难建模、多因素等问题,拉近了传播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让传播学研究更有科学性与实用性,也为我国传播学量化研究拓宽了视野。

基于对数据新闻领域和计算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我校媒体学院主办、计算机教学中心协办、数据新闻与计算传播实验室承办了本次工作坊。工作坊有幸邀请到当前计算传播领域中的四位著名学者——香港城市大学的祝建华教授、沈菲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吴晔教授、张伦副教授。前沿性、多视域是本次工作坊的重要特点,两天的密集授课,使学员们领略了大数据环境下计算传播研究的现状与前沿特点,并让学员感受到了跨学科交叉研究的价值与魅力。

祝建华:计算传播学的引介与未来发展

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和数据科学学院的祝建华教授,在讲座中提到,计算传播是一种基于数据来计算社会传播现象的方法,计算传播学是在数据和计算方法两大条件成熟后出现的。祝教授结合自己对计算传播科学的长期研究,阐释了计算传播的形成发展、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前沿趋势,从“数据规模、样本形式、测量方法、时间范围、空间信息”五个维度解读了大数据背景下传播学研究方法的转变。祝教授认为对计算传播学来说,算法是入场券、很重要;数据是故事、更重要;理论是灵魂、最重要。他还指出,“人才”是实现学术创新或者形成学术新范式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国计算传播学走向“学术新绿洲”极其重要的一步,在未来,期待有更多学者为计算传播学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努力。

11.jpg

沈菲:意见形成与演进中的计算传播机理

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的沈菲教授,以实例展示了传播学与计算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计算传播架起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桥梁。以“意见形成及演进机制:从沉默螺旋到计算社会科学”为主题,沈老师从传播学者熟知的沉默的螺旋理论研究入手,将其中的民意研究作为串联点,探讨了其作为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网络科学诸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对传统传播学走向计算传播学带来的启示。在实例部分,沈菲教授从“魔弹论”破题,由二级传播、人际传播、渐次引出传播学中存在的复杂系统——个人、媒介及其构成的网络,再度以民意研究为例,类比自然科学中研究摩擦力,磁力等物理量的方法来研究民意的属性和特点,向学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相关研究中涉及到的谢林隔离模型和门槛模型。此外,沈菲老师热情地介绍了当前Netlogo软件,并现场演示了该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效果。

12.jpg

张伦:用好数据去回答好问题

以计算传播相关学术实践为基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张伦副教授以移动新闻消费习惯模式、新闻消费的多样化和移动新闻的消费行为三个具体的研究案例,详细地诠释了如何用计算的方法,剖析类似于移动新闻消费习惯这样的新闻传播学问题,并介绍了未来可深入研究的方向。考虑到学员中普遍存在的对学科壁垒的顾虑,她恳切地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方法和技术确实是学习计算传播的门槛,但只要通过学习一定可以突破,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到传播学本身,在深厚的理论功底的基础上,用好的数据去回答好的问题。

13.jpg

吴晔:用计算的手段解决社会科学问题

作为从自然科学转向社会科学的典型,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吴晔教授长期从事复杂网络、非线性动力学以及计算传播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吴教授认为计算社会科学的研究,就是把身边遇到的问题,通过数据量化出来。他用多个案例阐释了计算传播学的一些研究问题和操作方法,分别从政治动员、潮流引领者、性别差异、团队绩效等角度加深了同学们对计算社会学的了解,也给希望用技术手段解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用计算的手段,尤其是结合先进的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解决或者探索人文社科的问题,尝试用计算的方式(模型、公式)去验证。

14.jpg

此次工作坊在中国社科院大学媒体学院杜智涛老师的主持下圆满落幕,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参加此次工作坊极大拓展了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受益良多,会后积极与几位教授交流学习心得,探讨问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采写:张丹丹 柯金燕

图片:王凯

新闻公告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