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行致远,万卷诗书笔下耕。”——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与数字乡村战略的双重政策驱动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学院学子郝志衡、纪钰蓉、郑莹、魏嘉一于七月携AR设计深入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开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文旅宣传方案的实地调研。
图 1调研团队同陈闯书记在古道入口前合影
调研期间,调研团队成员以实际行动响应时代的召唤,将课堂延伸至广袤的乡村大地,与中国乡村的勃勃生机同频共振。在“七个着力”中,“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如期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路径。在乡村文旅开发中,既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更要擅用数字化工具,让数字化真正赋能乡村发展。水峪嘴村位于京西古道沿线,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旖旎,是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的理想之地。自“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以来,水峪嘴村京西古道景区不仅完成了灾后重建工作,更通过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推广数字文旅产品,融入门头沟精品文旅线路,立足群众、发展新质生产力,其文化历史发掘与数字技术应用模式值得深入探索。
在这方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沃土上,正值心灵耕耘的好时光。无论是古道上的斑驳印记,还是村中的古建遗存,都将在AR的赋能下焕发新生。在实地调研的三天内,团队聚焦如何将AR技术融入水峪嘴村的文化资源、打造沉浸式文旅宣传,先后开展针对当地居民、景区管理人员以及游客的访谈,深入学习了京西古道的历史故事与民俗风情;接下来,团队将结合数字乡村战略,继续探索水峪嘴村文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此次调研不仅是对水峪嘴村文旅发展的经验学习,更是对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与数字乡村战略融合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在青山绿水间,我们不仅追寻乡村振兴的足迹、体悟新质生产力在产业振兴中发挥动力,更在田间地头深刻感悟时代赋予的社科责任与使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调研团队成员的心得体会————
感悟村史,初心致远
图 2 调研团队在古道博物馆学习古道历史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富口袋’,又要 ‘富脑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这是人民网评乡村“五大振兴”中的一句话。经历了水峪嘴村村史和京西古道建设史的学习,我现在终于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
从2008年水峪嘴村主动关闭采石场、转型发展文化旅游,再到“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水峪嘴村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决心和努力令我深感震撼。当我看见村民们用铁丝和石块层层垒起的防汛“生命线”矗立在山间;当我看见担任讲解员的退休村民仍在不断学习文旅宣传知识、并对AR技术有着自己的创新性见解;当我看见村书记为了村里的建设,工作到忘记吃饭,我终于明白水峪嘴村坚韧的生命力从何而来——是从村民们的汗水和奋斗中,是从村干部内心的热爱和责任感中!
图 3京西古道沿途铜像
在水峪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每一步,既体现在硬件设施建设的精良完善上,也体现在文化思想工作的深入扎实之中。走在村庄的小路上,每一步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壁画上,那些生动描绘了京西古道历史的画面,仿佛在诉说着水峪嘴村的过往与未来。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村民们的智慧和心血,也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挖掘历史、赋予文化新的活力,京西古道文旅的发展不仅让古老的京西古道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更让“古道热肠”的古道文化成为村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文化自信的象征。
在水峪嘴村,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科技“上新”,文旅“革新”
图 4调研团队成员与古道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新质生产力在京西古道的运用促进了村子的文旅发展,也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进而推动了乡村振兴。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乡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我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京西古道将会继续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优势,为当地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
图 5调研团队成员向古道工作人员介绍AR产品
为了进一步展现并宣传京西古道的魅力,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将AR技术应用于乡村文旅宣传中,提前制作了AR作品,旨在通过这一前沿技术,立体呈现古道的标志性景点,让每一位体验者都能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漫步于古道之上。在调研活动中,我们深入村民之中,倾听他们关于古道变迁的故事;同时,也将这份独特的体验带给古道上的游客,收集他们对于AR技术下京西古道新风貌的真实感受与宝贵意见。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更生动地展现京西古道的美丽景色与历史沿革,同时也为评估AR技术在乡村文旅宣传中的实际效果与潜力,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与反馈。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化,相信AR技术将在京西古道的宣传推广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其注入更多创新活力,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共同书写乡村文旅发展的新篇章。
兴村筑美,谋远利今
图 6丰沙线烈士纪念碑旁的画
永定河洪水的侵袭,曾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它未能击垮京西人民的意志与希望。然而,面对困难,京西人民没有退缩,而是团结一心,积极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修复了被洪水冲毁的家园,重建了被损毁的设施,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今,京西地区已经成为了一个生态宜居、旅游繁荣的示范区。这里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绿水青山再次成为了京西最动人的底色。
漫步在京西古道,每一步都踏出了新的希望与梦想。落日熔金,丰功亭上,丰沙线的烈士纪念碑庄严矗立,其下静静压着一张孩童稚嫩的画作,将和谐号列车与夕阳的余晖融合,这不仅是一份懂得与感恩,更是对先辈无私奉献精神的深刻铭记与传承。孩子们以画笔为媒,传递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责任,他们深知,未来已来,将接过先辈的火炬,继续奔跑在光明的道路上。
图 7古道群山间的入党誓词碑
随着陈书记的引领,我们深入古道群山,山腰平台之上,党旗形状的入党誓词碑刻熠熠生辉,它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京西人民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四周翠绿的山林层层叠叠,生机盎然,山脚下的铁轨蜿蜒伸展,穿越葱郁的林间,每隔段时间,就会有一列满载货物的火车轰鸣而过。这一列列穿梭其间的火车,不仅承载着货物的流通,更见证了这片土地从受灾地区到旅游圣地的崛起,迈向繁荣的步伐坚定有力。阳光下,车体与铁轨间闪烁的银光,与层层山林映衬生辉,让人深切感受到这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焕发新生,灾后重建、文旅宣传、古道底蕴的传承与发展……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水峪嘴村将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共同绘制古道的壮美画卷。
图 8山脚下的铁轨蜿蜒伸展
兴村筑美,谋远利今,京西古道正以崭新的面貌,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迈进。我们相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个梦想都将照进现实,每一份努力都将收获美好。
古道悠悠岁月长,乡村新貌正昂扬。
绿水青山绕村郭,风清气爽好时光。
文化传承添锦绣,和谐家园共安康。
愿此美景常相伴,乡村振兴谱华章。
作者:郝志衡、纪钰蓉、郑莹、魏嘉一
摄影:魏嘉一、纪钰蓉
编辑:王泳清
审核:王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