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学校官网
新闻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青年学者论坛新闻传播学论坛:

媒介、科技与人文关怀”征稿启事

发布日期:2021-09-30   点击量:

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与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媒介成为各个网络节点构建联系的重要平台。媒介依靠技术优势将各类信息高度聚合,并以虚拟形态呈现在互联网平台上,大众以用户身份聚集于智媒平台,通过数字化方式在“虚拟世界”里逐渐构建出新型社会环境与媒介情境。

新兴媒介技术固然为人们带来无限便利,但是,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媒介伦理失范、数字鸿沟、信息茧房与群体极化、未成年人沉迷等问题层出不穷。例如,互联网时代同样带来流量时代,媒体以尽可能地收拢更多用户、提升用户粘性为重要目的,“标题党”、虚假新闻、事实扭曲等现象屡见不鲜;数字化技术为便捷支付、有效防疫、提升医疗效率等提供支撑,然而也为老年群体带来数字鸿沟;大数据技术在源源不断地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编织出一个个信息茧房,弱化了用户的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人的节点化现象愈发严重,在技术指引与算法体系下,人的社会意义被不断削弱,互联网拉近了虚拟距离,却隔离了实际交往,造成人际关系的疏离、人文关怀的缺失、以及社会群体矛盾的激化。最后,“童年的消逝”更加严重,当未成年人过早且深度地接触媒介,他们对世界的感知不再基于现实体验,而是依托虚拟世界。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进程也随之受到影响,心甘情愿地成为信息社会的“技术驯服者”。

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计划于2021年11月6日举办“媒介、科技与人文关怀”首届社科大青年学者论坛。从媒介与科技所带来的社会现象出发,会议探讨并反思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的社会角色,强调其在人文关怀方面的责任。会议公开征稿,诚邀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青年学者参加,亦欢迎优秀本硕博研究生投稿。同时,我们也欢迎计算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才俊,共同搭建综合性、前沿性、应用性讨论平台。

鉴于疫情形势,会议有可能采取线上+线下形式。

会议主题

● 弱势群体与数字鸿沟     共享经济与网约工  
数字游戏与互动媒介 用户生成内容与二次创作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与伦理道德
媒介与社会性别 生命健康与社会关怀
青少年与媒介素养 大数据技术的道德意义
国际传播新格局 其他相关议题

会议时间

截稿日期:2021年10月15日中午12点

发放录用通知和邀请函:2021年10月20日

会议时间:2021年11月6日(星期六)

会议地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102488

会议日程

2021年11月6日上午:论坛开幕式、主题演讲

2021年11月6日下午:优秀论文宣读及分组讨论

论坛支持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科技与出版》

会议嘉宾

朱鸿军,中国社科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管理委员会副理事长。

赵云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杰出学者”,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入选者。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党报党刊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新闻春秋》杂志副主编。

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现代出版》副主编,《现代传播》特约编辑,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访问学者(2013-2014)。2010年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20年入选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项目。

投稿须知

1.论文提交邮箱:J_Media_Ucass@163.com

2.邮件主题: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标题

3.来稿请附作者详细简介:姓名,单位信息(教师及学者请提供单位+职称;学生请提供具体身份信息:学校+20XX级本科/硕士/博士生),联系方式(邮箱及手机号码),通信地址。作者个人信息保存为一份单独Word附件。为便于匿名评审,正文中不再出现作者的个人信息

4.整篇文章字数不超过8000,稿件格式和注释请参照《新闻与传播研究》。也可投稿2000字以内的长摘要,组委会择优录用。

5.会议之后,被录用的论文将收录在会议论文集之中并发放给参会者。论文作者仍可以在其他刊物出版和发表该会议论文。

会议注册

参会人员通过会议邮箱进行投稿(J_Media_Ucass@163.com),论文评审通过后会务组将发出正式邀请函。正式发出邀请信的参会者将免收会务费;交通、食宿、保险等费用自理。



新闻公告

继续教育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