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各类媒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为有志于在新闻传播领域深耕发展的广大社会人士搭建高质量的学习与深造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拟开办新闻传播人才在职课程培训班。
【大学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秉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丰厚的积淀,承载历史使命而生,汇聚多方力量而成。1978年,有“春风第一枝”美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2017年,以社科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多方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正式组建,直属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为办学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级研究型人才。
大学以科教融合为特色,目前已成立13个本硕博一体化科教融合学院,实现科教相互融合、校所优势互补,拥有16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15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21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大学拥有现任博士生导师736名,硕士生导师1205名,自成立以来,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一大批精英和中坚力量。
【学院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牵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学与传播学系为基础,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的教学资源,于2020年9月成立的“本-硕-博一体化”科教融合学院。目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担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培养新闻学研究生的重要基地,40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党和国家高层次领导干部、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领军人才、中央主流媒体社长或总编辑,被誉为中国新闻界的“黄埔军校”。1983年获新闻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新闻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经批准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目前拥有教师68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30人,博导14人、硕导49人。曾担任与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担任国内外权威期刊主编、副主编的学者5人,7人次担任全国一级学会(协会)的副会长、常务理事。
专业与层级设置上形成了本、硕、博、博士后一体化培养体系。本科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两个招生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硕士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专业。博士设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与数字传播、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四个学科方向。另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以及与相关媒体单位联合设立的多个博士后工作站。
学术研究基础厚实,发展平台宽广。主办有国内新闻传播学领域顶级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和其他五种定期出版物,在国内引领学科发展,在海外新闻传播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学院建有五个实验室:全球影视与文化软实力实验室、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融媒体实验室、非线编实验室、数据新闻与计算传播实验室;建有一个省部级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中心,以及八个所级或校级研究中心:政治传播研究中心、媒体法研究中心、传媒和青少年研究中心、创意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中心、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传媒调查中心、广播影视研究中心;建有两个国情调研基地:江苏张家港基地和湖北英山基地;建有一个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舆情研究部。这些平台和基地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学科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和搭建,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三大学科群:由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设性新闻学、政治传播、国家战略传播融合形成的“新时代新闻舆论研究”学科群,由新媒体研究、智能传播、网络传播、计算传播、数据新闻融合形成的“新媒体研究”学科群,由广播电视学、影视文学、媒体融合研究、创意传播融合形成的“融媒内容生产与创意传播”学科群。三大学科群立足前沿领域,对标世界一流水平,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力争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科方面取得新进展。
【项目特色】
1. 高定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专为从事新闻传播的专业人士所设计,提供持续深入学习的平台,丰富和拓展专业知识,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2. 国家级的师资队伍——具有高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的著名专家、学者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资深教授等参与授课。
3. 高质量的课程设置——课程设计充分突出了我院多年来的学科建设优势,在确保科学性与学术性的基础上,根据社会行业需求突出实用性、新颖性与前沿性教育。
【培养目标】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培养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培养造就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研究方向】
1. 媒体融合与国家治理
2. 新闻业务与应用传播
3. 国际传播与战略传播
4. 数字文化与创意传播
5. 数字媒体与智能传播
【课程设置】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1 |
新闻传播史 |
基础理论课程 |
2 |
新闻理论 |
3 |
传播学 |
4 |
传媒经营与管理 |
专业应用课程 |
5 |
媒体融合与新闻业务 |
6 |
网络传播研究 |
7 |
计算传播 |
8 |
新闻发布与发言人制度 |
9 |
新闻法规与伦理 |
10 |
视听创意传播 |
11 |
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
12 |
社交媒体研究 |
13 |
广告理论与实务 |
14 |
新闻传播学前沿专题 |
前沿拓展课程 |
15 |
国际传播研究 |
16 |
网络舆情与国家治理 |
17 |
新媒体理论与实务 |
18 |
跨文化传播 |
19 |
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 |
20 |
政治传播研究 |
21 |
乡村传播理论与实践 |
22 |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 |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
23 |
论文写作 |
注:根据专业动态和学生需求,实际执行课程可以调整。
【领衔专家】
胡正荣,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历任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等。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舒伦斯坦媒介、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中组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际传播人选。
唐绪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主编。
殷乐,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应用新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全球影视与文化软实力实验室主任,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
卜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鸿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央领导批准课题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负责人。
曾庆香,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传播与文化系访问学者,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副会长。
孟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岗位教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学研究室主任。
漆亚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意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智能媒体发展报告》主编,《中国传媒经济发展报告》执行主编。
杜智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获2013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罗自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教务处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评审专家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美国太平洋大学访问学者。
何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
【培训安排】
1.学制
一年半,其中课程学习一年,课程论文撰写半年。
2.学习时间
每个月授课1-2次,每次2天,每天8学时,集中在周六日授课,寒暑假不上课。总计约384学时(每学时60分钟)。
3.学习地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良乡校区(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报名条件】
1.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进修学习意愿强烈,能坚持在职学习;
3.已获得学士学位,或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者,条件可放宽到大专学历。
【报名程序】
1.学员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复印件、最高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2寸免冠彩色近照4张;
2.新闻传播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组织面试,择优录取;
3.面试合格后向已录取学员寄发入班通知书;
4.学员收到入班通知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缴纳培训费;
5.学员在开班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班。
【培训费用与缴费方式】
1.培训费用
培训费用为人民币52800元/人(含报名费、学费、资料费、课程考试费、结业论文指导费及结业费等),交通、食宿费用自理。学员一次性缴纳培训费。
2.缴费方式
三种方式选择其中一种:
(1)直接登录社科大收费管理系统的网上缴费平台(网址:https://sf.ucass.edu.cn/u8pay/index.jsp)进行缴费操作。
(2)登录校园信息平台跳转至财务收费系统进行缴费。
(3)登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网址:https://www.ucass.edu.cn/),在“学校概况-组织机构-财务处”的右下角“缴费平台入口”进行缴费。
注意事项:
(1)在校外登录收费管理系统无需连接社科大VPN,直接选择第1种或第3种登陆方式,用外网打开即可。
(2)登录账号:用户名(一般为身份证号),密码(初始密码为后六位身份证号),进入后查看学生信息,办理缴费。
(3)退学、退费事宜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退费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证书】
学员完成培训计划,经考核合格,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颁发统一编号的结业证书(钢印、红印)。凭结业证书可以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友身份,纳入校友总会及地方校友会的管理,终身享有参加校友会沙龙、论坛、社会实践、联谊等活动的权益。
【招生咨询及监督】
招生咨询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1.联系人:王老师,郑老师,解老师,朱老师,焦老师,毕老师
2.招生咨询电话:010-64727059,64794550,64721163,64712087,64708238,84712131
3.官方邮箱:skdjjyzs@ucass.edu.cn
4.办公地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望京校区
监督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联系人:武老师
2.联系电话:010-81360363
3.办公地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良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