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学校官网
新闻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在职高级课程培训班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25-10-11   点击量:

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专业在职高级课程培训班

招生简章

为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新闻传播学专业高级人才的迫切需求,助力在职人员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拟开办新闻传播学在职高级课程培训班。


校院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简称“中国社科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主管,是以新型科教融合为办学特色、以拔尖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为基础、以高水平研究生培养为主体的研究型文科大学。始终坚持政治建校、立德树人立校、科教融合兴校、学科专业强校、师资队伍壮校,努力提高办学治校水平,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牵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学与传播学系为基础,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的教学资源,于2020年9月成立的“本-硕-博一体化”科教融合学院。目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担任。

作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培养新闻学研究生的重要基地,40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党和国家高层次领导干部、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领军人才、中央主流媒体社长或总编辑,被誉为中国新闻界的“黄埔军校”。1983年获新闻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新闻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经批准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截至2024年7月学院拥有教师61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6人,讲师10人,博导14人,硕导50人。曾担任与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担任国内外权威期刊主编、副主编的学者5人,7人次担任全国一级学会(协会)的副会长、常务理事,1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专业与层级设置上形成了本、硕、博、博士后一体化培养体系。本科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招生专业,新闻学和广播电视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硕士包含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学术型硕士专业,以及新闻与传播专硕。博士设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与数字传播、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四个学科方向。另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以及与相关媒体单位联合设立的多个博士后工作站。学术研究基础厚实,发展平台宽广。主办有国内新闻传播学领域顶级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和其他五种定期出版物,在国内引领学科发展,在海外新闻传播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学院建有五个实验室:融媒体与舆情监测实验室、数据新闻与计算传播实验室、全球影视与文化软实力实验室、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非线编实验室;建有一个省部级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中心以及八个所级或校级研究中心:政治传播研究中心、媒体法研究中心、传媒和青少年研究中心、创意传播研究中心、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传媒调查中心、广播影视研究中心;建有两个国情调研基地:国情调研江苏张家港基地和湖北英山基地;建有一个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舆情研究部。这些平台和基地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学科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实践重要问题、面向学科重点前沿。整合所院优势科研教学力量,建有新闻系、传播系、视听传播系三个本硕博一体化教学系。形成了六大学科专业突破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新闻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新闻与传播、网络信息与智能传播、视听新闻与传播、大数据与舆情。学科建设立足前沿领域,对标世界一流水平,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力争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科方面取得新进展。


【项目特色】

高起点、高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对接当下在职人员的职业诉求和职业痛点,为有志于在新闻传播领域深耕细作的社会人士搭建专业化的学习与深造平台,以平台聚资源、以平台汇能量,以平台拓渠道,培养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的新闻传播高级人才;培养造就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新闻传播高级人才;培养造就新闻传播领域最高层级的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高水平、高声望的一流师资团队——融通中国社科院与中国社科大双重资源与双强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动能势能。聘请国内外具有极高学术声誉、极高社会影响力的著名专家与知名学者组成授课团队,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资深教授及博导。

高质量、高水准的精品化课程设置——课程设计将充分发挥我院多年来积蓄的学科建设优势,将四大课程模块融会贯通:基础理论模块、专业应用模块、前沿拓展模块、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模块。课程体系注重理论研究的权威性前沿性、实务问题的实用性新颖性,课程结构的系统性交叉性。

高起点、高效能的学术训练平台——配置实力雄厚的博导团队进行学术能力训练,量化与质化研究方法训练、学术论文撰写训练,提高论文撰写的规范性和实证性、学术性和创新性,全面提升学员的专业研究水平和解决实践问题的系统能力。


【课程方向】

1.媒体融合与国家治理

2.新闻业务与应用传播

3.国际传播与战略传播

4.数字媒体与智能传播

   5.数字文化与创意传播

6.舆情分析与危机管理

7.传媒运营与管理

8.新媒体与品牌运营


【课程设置】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1

新闻传播学理论

基础理论课程

2

新闻传播学主文献研读

3

媒体融合转型研究

专业应用课程

4

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

5

全媒体传播体系研究

6

数智新闻与社会治理

7

当代国际传播研究

前沿拓展课程

8

新媒体与社会治理

9

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

10

政治传播研究

11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12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注:根据专业动态和学生需求,实际执行课程可以调整。

【领衔专家】

胡正荣,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历任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等。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舒伦斯坦媒介、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中组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际传播人选。

唐绪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主编。

殷乐,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全球影视与文化软实力实验室主任,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

卜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鸿军,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央领导批准课题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负责人。

曾庆香,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传播与文化系访问学者,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副会长。

孟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岗位教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学研究室主任。

漆亚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创意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智能媒体发展报告》主编,《中国传媒经济发展报告》执行主编。

杜智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获2013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罗自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教务处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评审专家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美国太平洋大学访问学者。

何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

注:根据专业动态和学生需求,授课专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整。


学习安排】

1.学程

两年

2.学习时间

每个月授课一次,每次两天,集中在周六日授课,寒暑假不上课

3.学习地点

北京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良乡校区望京校区


【报名条件】

1.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进修学习意愿强烈,能坚持在职学习;

3.已获得硕士学位(在境外获得的学位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名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位学历认证书”复印件),或有强烈进修意愿,且在教学、科研、专业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者,学位条件可适当放宽。


【报名程序】

        1.学员提交电子版申请材料至学院邮箱xwcbxyjxjy@ucass.edu.cn(含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正反面、最高学历学位证书、近期2寸免冠彩照)。

2.新闻传播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

3.学员参加由新闻传播学院组织的项目宣讲和面试。

4.新闻传播学院择优录取,向面试合格的学员发送录取通知。

5.学员收到录取通知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缴纳培训费。

6.学员在开学当日持缴费凭证办理入学登记、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班。


【培训费用】

         培训总费用为人民币128000元/学员,一次性缴清,含课程费、资料费、报名费、结业证书制作费。交通、食宿等其他费用由学员自理


【缴费方式】

         1.通过电脑PC端直接登录社科大收费管理系统的网上缴费平https://sf.ucass.edu.cn/u8pay/index.jsp

         2.通过登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https://www.ucass.edu.cn/,在“学校概况-组织机构-财务处”的右下角“缴费平台入口”进行缴费。

注意:

         1.登录账号用户名为学号(由学院统一提供),密码(初始密码身份证后六位),进入后核对学员信息和缴费金额,确认无误后办理交费。

         2.退学、退费事宜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退费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证书】

         学员完成培训计划,经考核合格,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颁发统一编号的结业证书(钢印、红印)。凭结业证书可以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友身份,纳入校友总会及地方校友会的管理,终身享有参加校友会沙龙、论坛、社会实践、联谊等活动的权益。


【招生咨询】

1.咨询电话:老师  010-81360473

         2.通讯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长于大街11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3.学院官网:https://media.ucass.edu.cn/

         4.电子邮箱:xwcbxyjxjy@ucass.edu.cn

 5.监督电话:张老师 010-81360263



新闻公告

继续教育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