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专业——新闻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基本介绍
新闻学作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工作规律的学科。本专业主要研究新闻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各种新闻媒介的特性、功能及其运用,新闻传播业务和活动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新闻传播活动的经营与管理等。
2.培养要求
掌握系统的新闻专业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中外新闻和媒介的发展,熟悉国家在新闻传播方面有关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跨学科知识背景,具有较强的采、写、编、评等专业技能、较强的文字功底,具备整合传播素养、新媒体传播技巧和融媒体操作能力,以及具备一定的媒介经营与管理能力。
学院重视教研融合,致力于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全媒体新闻生产与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及未来新闻传播领域最高层级的研究型人才。
3.主干课程(部分)
4.专业特色及优势
新闻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厚的学术资源和丰富的师资力量,通过科教深度融合,着眼于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精英化的新闻传播理论与业务双驱动的复合型人才。全院每届招收本科生不超过30人,师生比达到3:1,通过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实现一对一的“师徒制”人才培养,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学业规划;学生有机会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课题研究,既能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学术视野,也能提升学生的政治站位和社会责任感;着眼于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新苗计划”资助本科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学生战略思维能力、领导与协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计算传播研究能力和数据新闻制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构建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图谱、学习路线图以及开设丰富的跨学科课程,打造新闻传播领域的领军人才。此外,学院与中央主流媒体、党政机构、事业单位以及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丰富的交流合作渠道,能够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重要的平台,也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
5.授予学位类别
文学学士
6.毕业去向
(1)主要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去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也可以在主流媒体或新媒体组织从事新闻工作,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进入事业单位从事宣传、传播等工作,或进入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或其他类型的企业从事公关广告与品牌推广等相关工作。2022届本科毕业生22人,多数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深造(或就业)比率达95.5%(含出国留学)。
(2)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有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北京电视台等,继续深造的大学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美国雪城大学、美国亚里桑那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
(3)优秀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达25%,一些学生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些学生在本校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
部分优秀毕业生简介
颜钰杰,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新闻学本科生,2021年9月推免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大学期间,扎实学习理论知识,37门专业课绩点高于4.0;积极参与科研锻炼,公开发表多篇蓝皮书报告和期刊论文,跟随导师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认真参与学生科研;主动投身社会实践,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实现自我提升,先后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
陈淑敏,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新闻学本科生,2021年9月推免至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跟随老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3篇论文,获得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在内的5项国家级奖励和若干个省、校级奖励,参与过学生刊物的编撰,也承担校学生会、记者团的工作。
杨心茹,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新闻学本科生,2021年9月推免至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曾带领团队参加第五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并获二等奖,与小组成员参加第十一届北京市“大挑赛”获三等奖、参加校级“人文之光”获一等奖。在校期间多次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优秀班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在校期间发表多篇论文。
李沐芸,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新闻学本科生,2022年9月推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攻读直博生,综合排名专业第一。大学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专业绩点排名第一;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发表多篇蓝皮书和学术论文,跟随老师参与国社科、中宣部等科研项目,获得“大挑”国家级二等奖;主动投身学生工作,担任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热心参与社会实践,担任“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志愿者,获得“校长特别奖”奖学金等,先后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
二、招生专业——广播电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基本介绍
广播电视学作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是研究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新闻传播学应用专业。本专业以视听内容创作能力培养为基础,探索视听传播的发展前沿与趋势。
2.培养要求
熟悉国家在广播电视传播方面的有关法规和政策,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和专业素养;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视听文化素养、较强的文字功力、较高的现场采访技能和娴熟的音视频制作能力、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卓越高效的人际沟通能力、熟练的新媒体运用技巧和一定的管理才能;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使用传播新技术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整合传播;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熟悉文献检索、数据库应用等基本方法,掌握基础的调查统计方法。
本专业重视教研融合,致力于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全媒体新闻生产与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及未来新闻传播领域最高层级的研究型人才。
3.主干课程(部分)
4.专业特色及优势
广播电视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既着眼于对学生新闻传播学术理论的培养,也注重对学生音视频制作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适应新媒体环境下行业对新闻传播人才需要。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厚的学术资源和丰富的师资力量,通过科教深度融合,培养创新型、精英化的新闻传播理论与业务双驱动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实现一对一的“师徒制”人才培养,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学业规划;学生有机会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课题研究,既能提升学生的学术视野,也能提升学生的政治站位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新苗计划”资助本科生进行课题研究,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合作开展工作室、见习营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学院与中央主流媒体、党政机构、事业单位以及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丰富的交流合作渠道,能够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重要的平台,也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
5.授予学位类别
文学学士
6.毕业去向
(1)主要就业方向:广播电视学专业为社科大2019年新增招生专业。经过四年学习,学生毕业后既可选择继续深造,去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也能够在广播电视台、新闻传媒集团、互联网企业、党政机关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中从事采编策划、播音主持、音视频创作、新闻传播管理、公关广告等方面的工作。
(2)2019级本科生推免比例达25%,学生分别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
部分优秀毕业生简介
谢嘉怡,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广播电视学本科生,2022年9月推免至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修课综合绩点高于4.0,并参加牛津大学寒假线上课程等课外拓展项目;曾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刊发内参报告,担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多次获校本科生新苗支持计划课题研究一等奖,论文曾入选复旦大学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论坛、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四届“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三届2050学子论坛并报告。先后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一等奖学金等荣誉,并获评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三好学生。
杨可可,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推免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跟随导师参加传播学大会、社会学年会并发表论文;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工作和多个学生科研项目;“青创北京”首都挑战杯主赛道银奖;数据新闻大赛国家级三等奖。创建“百万宝贝”志愿者协会,获评首都优秀实践团队。担任新闻传播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社团社长。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
翟禹迪,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推免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曾参加过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若干,在游戏制作、平面设计、影像创作、数据新闻可视化等专业竞赛中均获得国家级奖项,互联网+、挑战杯、三创赛获有省级奖项。并在校内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