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学校官网

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培养方案 -> 正文

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方案(2024年版)

发布日期:2025-03-21   点击量:

一、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广播电视学

英文名称:Broadcasting Journalism

专业代码:050302

学科门类:文学

广播电视学作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是研究广播、电视及视听新媒体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的科学。本专业以视听内容产制、视觉文化创意为核心,重点研究有声语言、视觉符号的特性、功能及其运用,探索视听传播的发展前沿与趋势、经营与管理等。

广播和电视是人类进入电子媒介时代的标志性产物,是数字时代的基础性传播符号载体,是智能融合传播时代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媒介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播电视研究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研究领域。2020年,我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我校新闻传播学科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开拓者和建构者之一。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新闻史、新闻舆论、新闻业务、新闻法治、传媒经营管理、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研究成果。经过近50年的发展,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的学科布局,构建了兼具基础二级学科和学科新兴研究领域的学科体系。本学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实践重要问题和学科重点前沿,形成了六大深植科教深度融合特色的学科专业突破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新闻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新闻与传播、视听新闻与传播、网络信息与智能传播、大数据与舆情,力争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科方面取得新进展。

二、培养目标

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全媒型、复合型、创新型、专家型的视听传播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三、毕业要求

1.素质要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等基本准则以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理想;具有清晰的新闻从业者的角色认知,具备积极乐观、竞争协作的良好个性,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具备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高的视听文化素养;身心健康,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能力要求:具备与广播电视专业工作相适应的理论学习能力,并掌握持续学习的方法;具备与广播电视实践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现场采访技能、熟练的摄影摄像剪辑能力、熟练的新媒体运用技巧和一定的管理才能;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社会科学调查能力以及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

3.知识要求:拥有较为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了解党和国家的广播电视传播方面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掌握国内外相关行业、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掌握系统的广播电视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和现代新媒体技术基本知识以及相关应用;熟练掌握1门外语,在外语的听、说、读、写、译方面达到较高的实际应用水平;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调查研究能力;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媒介调查、媒体策划与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了解并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创新思维与一定的创业素质与能力。

四、学制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制度,一般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不多于6年。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学分要求

总学分:151学分。具体分配如下:

(一)理论教学学分:125学分,学生课内外学习投入不低于5155学时。其中,通识基础课30学分,通识教育课不少于18学分,专业基础课12学分,专业核心课41学分,专业拓展课不少于24学分。

专业拓展课采用课程包形式,分为6个课程包,学生必须选够24学分。其中,“新媒体课程包”选修不少于4学分,“内容创意与创作课程包”选修不少于4学分,“影视文学课程包”选修不少于4学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包”选修不少于4学分,“国际新闻课程包”选修不少于4学分,“研究方法课程包”选修不少于4学分,“工作室课程包”选修不少于4学分。

(二)实践教学学分:26学分,包括毕业论文(作品)6学分。

六、课程设置

(一)通识基础课30学分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周学时

学分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思想政治理论课

1081030001

思想道德与法治

48

3

3

必修

108102000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概论

32

2

2

必修

10810300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8

3

3

必修

10810300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

3

3

必修

1081020005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2

2

2

必修

1081020006

形势与政策

64

--

2

必修

一—六

大学英语课

1101020001

大学英语

32

2

2

必修

1101020002

学术英语读写

32

2

2

必修

1101020003

学术英语听说

32

2

2

必修

1101020004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

32

2

2

必修

体育课

2011010001

体育系列课程(一)

32

2

0.5

必修

2011010002

体育系列课程(二)

32

2

0.5

必修

2011010003

体育系列课程(三)

32

2

0.5

必修

2011010004

体育系列课程(四)

32

2

0.5

必修

其他基础课

2021030001

大学计算机

80

3+2

3

必修

2031020001

军事理论

32

2

2

必修



(二)通识教育课 ≥18学分

类别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学分

要求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通识

核心课

学术训练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

限选

学术写作与沟通

2

二—三

批判性思维

2

二—五

大学生发展

大学生发展与心理成长

2

类别

课程模块

学分

要求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通识

选修课

跨学科类*

≥2

选修

一—八

美育教育类

≥2

选修

一—八

人文科学类

≥2

选修

一—八

自然科学类

≥2

选修

一—八

社会科学类

≥2

选修

一—八

体育教育类

一—八

说明:*跨学科类涵盖学校现有各学院第一学年主要专业必修课(详见附录1),由学生自主修读本专业以外的跨学科类课程;通识选修课课程清单见附录2。通识教育课各类课程模块的学分不能互相替换;专业课学分与通识教育课学分不能互相替换。

(三)专业基础课12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周学时

学分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1113020005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32

2

2

必修

1113020006

新闻与传播导论

32

2

2

必修

1113020013

广播电视概论

32

2

2

必修

1113020008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32

2

2

必修

1113020009

传播学概论

32

2

2

必修

1113020010

传播法与政策

32

2

2

必修

(四)专业核心课41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周学时

学分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1113020011

新闻采访

32

2

2

必修

1113010001

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

工作的重要论述概论

16

2

1

必修

1113020007

新闻学概论

32

2

2

必修

1113020014

中国新闻传播史

32

2

2

必修

1113020012

新闻写作

32

2

2

必修

1113020015

新闻摄影

32

2

2

必修

1113020053

中外广播电视史

32

2

2

必修

1113020050

视听语言

32

2

2

必修

1113020049

电视摄像

32

2

2

必修

1113020056

非线性编辑

32

2

2

必修

1113020054

主持传播与语言表达艺术

32

2

2

必修

1113020055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32

2

2

必修

1113020057

电视编辑

32

2

2

必修

1113020020

数据新闻与可视化

32

2

2

必修

1113020023

专业论文写作

32

2

2

必修

1113020059

中外电影史

32

2

2

必修

1113020058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

32

2

2

必修

1113020061

电视节目类型与策划

32

2

2

必修

1113020027

专业英语

32

2

2

必修

1113020063

影视评论

32

2

2

必修

1113020064

影视导演

32

2

2

必修

(五)专业拓展课 ≥24学分

1.新媒体课程包≥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周学时

学分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1114020049

新媒体概论

32

2

2

选修

1114020004

数字媒体基础

32

2

2

选修

1114020056

数字智能媒体技术

32

2

2

选修

1114020005

网络心理学

32

2

2

选修

1114020006

新媒体开发技术

32

2

2

选修

1114020057

网络传播理论

32

2

2

选修

1114020007

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

32

2

2

选修

1114020008

数据分析与信息传播

32

2

2

选修

1114020009

新媒体传播与运营

32

2

2

选修

2.内容创意与创作课程包≥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周学时

学分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1114020010

音频制作

32

2

2

选修

1114020011

美术概论

32

2

2

选修

1114020058

新闻编辑

32

2

2

选修

1114020059

新闻评论

32

2

2

选修

1114020016

视觉传播

32

2

2

选修

1114020063

广播节目策划

32

2

2

选修

1114020064

平面设计

32

2

2

选修

1114020065

类型剪辑

32

2

2

选修

1114020020

电视节目叙事研究

32

2

2

选修

1114020021

视听创意

32

2

2

选修

1114020060

媒介融合理论与实务

32

2

2

选修

3.影视文学课程包≥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周学时

学分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1114020022

影片解读

32

2

2

选修

1114020023

中国现当代文学

32

2

2

选修

1114020013

影视音乐

32

2

2

选修

1114020025

21世纪长篇小说选读

32

2

2

选修

1114020027

中外纪录片比较

32

2

2

选修

1114020028

纪录片创作

32

2

2

选修

1114020030

故事片剧本创作

32

2

2

选修

1114020076

影像编剧

32

2

2

选修

4.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包≥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周学时

学分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1114020031

中外经典新闻著作选读

32

2

2

选修

1114020032

人类学

32

2

2

选修

1114020033

当代文化与思潮

32

2

2

选修

1114020034

传播社会学

32

2

2

选修

1114020035

成长生涯

32

2

2

选修

1114020036

大众传媒与文化

32

2

2

选修

1114020061

公共关系学

32

2

2

选修

1114020037

传播符号学

32

2

2

选修

1114020085

媒介经营管理

32

2

2

选修

1114020086

营销传播策划

32

2

2

选修

1114020038

专题报道

32

2

2

选修

1114020039

媒介伦理

32

2

2

选修

5.国际新闻课程包≥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周学时

学分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1114020040

English News Reading

32

2

2

选修

1114020041

English News Writing

32

2

2

选修

1114020042

跨文化传播

32

2

2

选修

1114020043

English News Editing

32

2

2

选修

1114020044

English News Commentary

32

2

2

选修

6.研究方法课程包≥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周学时

学分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1114030002

高等数学

48

3

3

选修

1114030003

传播统计学

48

3

3

选修

1114020045

研究设计

32

2

2

选修

1114020046

质性研究方法

32

2

2

选修

1114020047

量化研究方法

32

2

2

选修

1114020048

大数据与计算传播

32

2

2

选修


七、实践教学

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教学总计26学分。

1.军事训练,2学分,由人民武装部组织开展。一般在第一学年完成。学生通过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磨砺艰苦奋斗意志。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2学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开展。一般在第一学年暑期完成,需提交调研报告和支撑材料。学生通过实践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4学分,由学生发展教研中心和新闻传播学院共同负责开展。社会实践不少于4周,在第一至第三学年完成。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提高人文关怀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4.科研实践,3学分,由新闻传播学院负责开展。在第一至第三学年完成。学生通过科研实践提高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5.专业实践类课程,4学分,由新闻传播学院负责开展。在第一至第三学年完成。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周学时

学分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1114020072

后期调色工作室

32

2

2

选修

1114020073

影像创作工作室

32

2

2

选修

1114020074

纪录片工作室

32

2

2

选修

6.劳动教育,1学分,由学生发展教研中心组织开展。在第二至第四学年完成。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

7.专业实习,4学分,由新闻传播学院负责开展。实习时间原则上累计不少于2个月,一般在第三、第四学年完成。

8.毕业论文(作品),6学分,由新闻传播学院负责开展。本科生用于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应不少于1学年,答辩时间为第八学期。毕业论文正文不少于8000字。毕业作品应提供相应的新闻作品以及不少于8000字的创作报告,每年申报毕业作品人数不超过本专业毕业总人数的30%。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后可获得6学分。

八、修读建议(见附件)

新闻公告

继续教育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