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学校官网

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资源 -> 正文

陈云松 | 第二种想象力:社会科学的数据、因果和理论

发布日期:2022-08-08   点击量:

8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研究理论与方法系列讲座”在腾讯会议线上开讲,近150名师生参与此次学术讲座与对谈活动。本场讲座主题为“第二种想象力:社会科学的数据、因果和理论”,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陈云松担任主讲人,中国社科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智涛担任与谈人。讲座由中国社科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漆亚林主持。

讲座伊始,陈云松教授指出,本次讲座的主题“第二种想象力” ,来自于著名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所提出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概念主要针对的是当时美国社会学的高度建制化发展,他提出了一些批评。他的批评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对宏大理论的批评,针对当时社会学理论过于宏大、模糊、晦涩的问题;第二是对经验研究的批评,针对当时社会学研究注重定量方法,而缺乏理论意识。

陈云松教授进一步提到,米尔斯提出的“社会想象力”并没有那么玄奥,简言之就是从个体到群体、从历史到当代的过程。这一概念的价值在于,第一有利于提炼出学术概念,例如内卷、场域关系等学术概念,研究者可以通过此种思维方式从其他研究中移植一些概念到社会学研究、社会学思考的过程中;第二有利于提出好的假说,所谓好的假说,其实就是好的理论,通过社会学的想象力可以将现象上升到理论阶段。

目前,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在各类文献中被越来越多引用,但少有人对这一概念进行批评。陈云松教授针对这一现状指出,第一,社会学想象力无助于对理论进行证伪,科学必须是可以得到实证研究的证伪的;第二,社会学想象力不能够帮助我们对现有理论进行系统性的拓展,米尔斯对于如何提升社会学的想象力并没有提出好的解决之道。

陈云松教授表示:“我的着眼点主要是从定量研究的因果关系、数据的价值和如何进行理论生产的角度,提出一个可能在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基础上,可能有进一步拓展新概念。”陈云松教授将第二种社会学想象力概括为八种思维,分别是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外生思维、具象思维、校准思维、可视思维、简化思维。在逆向思维部分中,陈云松教授提出“数据扎根”的概念,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在不预设任何假设理论的情况下,让数据来自动产生理论。

而在外生思维部分,陈云松教授指出,国际社会学领域对因果关系、内生性问题的关注与识别大概从2002年开始,而国内社会学领域大概在2010年前后才引入内生性等概念。内生性问题的种类包括遗漏变量偏误(omitted variable bias)、自选择偏误(self-selection bias)、样本选择偏误(simultaneity bias)、联立性偏误(sample selection bias)。解决内生性有六种方法,陈云松教授将其总结为“六脉神剑”:控制代理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寻找工具变量、赫克曼方法、倍差法/双重差分、断点回归。

讲座最后,陈云松教授表示,传统的米尔斯提出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是把个体的体验带入到社会思考里面,我们现在提出的第二种想象力是把数据和因果的本身,把这样的逻辑直接纳入社会科学的思考,构成第二种想象力。第二种想象力一点不比传统的社会学想象力来得容易、轻松,某种意义上它必须要比第一种想象力更需要更完备的训练、更强大的学科支撑。传统的社会学想象力加上第二种想象力并驾齐驱,才能构成不管是社会学还是新闻传播学共同进步的好方向。讲座结束后,陈云松教授耐心且生动地回答了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研究经历谈了部分研究体会。

杜智涛教授为本场讲座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陈云松教授的讲座知识含量巨大,对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其中所提出的第二种社会学想象力的八种思维,实际高屋建瓴地给我们勾勒了一个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纵贯知识地图,对新闻传播学研究而言具备启发性。

文字|陈智睿

编辑|苑艺朦

新闻公告

继续教育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