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冯立老师受邀为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带来主题为“碎片化阅读的训练方法”的讲座。冯立老师是社科院的选书专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读书达人,他根据自己连续十年每年阅读超过300本书的丰富阅读经验,围绕如何打造个性资料库、如何高效利用碎片时间、读书笔记的整理法和笔记摘要进阶等四个方面详细讲解了碎片化阅读的训练方法。本次讲座是新闻传播学院成长助力系列分享之一,讲座由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毕琳主持。
冯立老师提出,读书的终极目的是打造个人的知识数据库。在接收书中的知识后,更要注重提炼和内化,争取在思考后讲出比所读知识还多的内容。
冯老师分享了自己时间高效利用的方法,即将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碎片化。他推荐同学们将阅读材料合理分级,分为专业精度、兴趣泛读和休闲轻松三大类。针对不同的类别设计读书方案。
冯老师认为阅读的意义在于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指出,我们最应该把握的是兴趣泛读,不仅要提高数量,还要提高质量。在进行合理的阅读时间规划层面,冯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是高效地运用“每日恒定时间”。冯立老师以自己的时间规划为例,向同学们展示如何计算每日的恒定阅读时间和自己的阅读速度,而后培养定力,锻炼个人的抗干扰能力,最终达到高效地安排时间。每天运用好恒定时间,制定周计划、月计划,最终在知识方面获得提升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冯老师格外强调了写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他将读书笔记的整理分为积累、整合和精炼三个阶段,并详细列举了每个阶段的操作步骤:在积累阶要段注意注明文献来源的出版信息,以便在后续应用过程中回忆查找,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在整合阶段要按照书中的目录来排列值得记录的关键信息,最终达到不看书,只看笔记就能回忆全书内容,做到“把书读薄”。在精炼阶段,要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准则,将书目的知识以自己的思维拓展创造新的知识体系。
最后,在笔记摘要进阶阶段,冯立老师提出,摘要是阅读对象的核心观点及其论证过程的高度概括,是逻辑通顺、语言准确、给出具体结论的独立的文段。建议在写作摘要书评的过程中,分为“对本书核心的总结”,“对每段内容的概括”,“对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与成书关系的分析”,“对优点、缺点的评述”以及“总结展望、推荐阅读”等五个部分。
此次分享会吸引到校内外一百多位师生的线上关注,参会的同学表示,不仅学到了高效阅读的方法,更追到了一位在阅读道路上经验满满的“阅读明星”。讲座的最后,冯立老师根据新闻传播专业特点,推荐了相关阅读资源,他寄语新闻传播学院的学子共同感受读书的快乐与收获,做到“学以致用”。
文字|房芊蕾
编辑|梁玉姝
责编|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