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视听传播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学历与工作情况】
2005.08-2015.07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士、博士
2013.12-2014.12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访问学者
2015.07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2020.07-2024.04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辑室副主任
2024.04-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室主任
【研究领域】
乡村传播,传播社会学,中国特色新闻学
【荣誉/获奖】
2025年,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
202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2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英才”称号
202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先进个人”称号
【学术成果】
[专著]:
沙垚:《土门日记:华县皮影田野调查手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沙垚:《新农村:一部历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口述史:沙垚、周劼人:《一个人的京剧史:张正芳评传》,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学术专著:沙垚:《吾土吾民:农民的文化表达与主体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Cultural Expression and Subjectivity of Chinese Peasants,London:Routledge,2022.(2019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支持)
学术专著:沙垚:《群众新闻学:理论、历史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
编著:沙垚、王昊:《文化赋能乡村:乡村文化振兴的案例与经验》,西南大学出版社,2023年。
[学术论文]:
沙垚、杨风云:《乡村治理的中介化逻辑:基于江苏省M村农文旅运营项目的田野调查》,《国际新闻界》2025年第3期;
沙垚、孙萍:《什么是好茶:作为争夺对象的时间权力》,《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
沙垚:《可沟通关系:化解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关系的内在张力——基于A县的田野观察》,《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年第8期。
沙垚、李彬:《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反思与进路》,《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3年第2期。
沙垚、孙焱:《新民间性:国营剧团与民间剧团的缠绕——基于缙云县婺剧的田野考察》,《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3期。
沙垚、李倩楠:《重建在地团结——基于中部某贫困村乡村直播的田野调查》,《新闻大学》2022年第2期。
沙垚:《舆论监督:作为乡村治理的民俗艺术——以陕西省H县“耍歪官”活动为例》,《现代传播》2021年第10期。
沙垚:《与古为新:一种面向未来的新闻传播史研究视角》,《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
沙垚:《人神交流:一种内生性的乡村治理机制——基于陕北小村“抬楼子”的民族志考察》,《当代传播》2021年第5期。
沙垚、张思宇:《作为新媒体的农村广播:群众路线与传播治理》,《国际新闻界》2021年第1期。
沙垚:《资本、政治、主体:多元视角下的县级媒体融合实践》,《新闻大学》,2019年第11期。
沙垚:《乡村文化治理的媒介化转向》,《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
沙垚:《再谈农村俱乐部:农民的文化主体性与农村文艺的组织化》,《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年第4期。
沙垚:《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体系建构与乡村实践》,《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沙垚:《民族志传播研究的问题与反思》,《国际新闻界》,2018年第6期。
沙垚、梁君健:《农村文艺实践的再思考——以人民公社时期关中地区的皮影戏为例》,《文艺理论与批评》,2017年第3期。
沙垚:《新中国农民文化主体性的生成机制探讨——基于20世纪50年代关中农村皮影戏的实证研究》,《开放时代》,2016年第5期。
沙垚:《乡村文化传播的内生性视角:“文化下乡”的困境与出路》,《现代传播》,2016年第6期。
沙垚:《乡村文化传播》,《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12期。
【联系方式】
shayao@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