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环境以及教育全球化的趋势背景下,加强学科建设刻不容缓。媒体学院积极开展高层次专业交流,启动学科共建,以国际“教学周”和“学术周”为核心推进“教学-科研-国际化”深度融合,打造“金牌讲座”,加强学科专业化建设,探索新闻传播教育转型,不断提高学院学科专业化建设及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具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
开学伊始,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高钢教授和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为全体师生带来“开学第一课”。高钢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于国际互联网环境中公共信息传播的意义与责任的思考与研究,提出作为即将步入新闻行业的公共信息提供者应当怀有社会责任感,学习专业知识,遵守道德规范,接受法律约束,提高文明理念,在面对技术发展时要与之同步创新,努力成为成熟的媒体人,拥抱互联网新时代。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敬一丹围绕“在变迁时代 做个记录者”这一主题,回望自己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要在变迁时代做个记录者。新闻工作者应当“有度”。既要适度,又要有温度。敬一丹也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作为特聘专家对媒体学院教学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高钢教授
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左)副校长张波(右)
为加强学科专业化建设,培育高层次传媒人才,学院邀请了一批优秀的传媒学界和业界专家开展讲座交流。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光明网董事长陆先高围绕“创新融媒服务能力,构建服务型媒体”主题与学院师生交流。陆先高指出目前媒体融合面临内容生产高度同质化和媒体生产传播普遍低效性两大瓶颈,创新地提出建设服务型媒体的概念,并分享了光明日报在建设服务型媒体、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实践探索。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光明网董事长陆先高
国内知名传播学者、中国人民大学一级荣誉教授陈力丹为学院师生系统全面地解读了“习近平宣传观和新闻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闻、舆论、宣传、网络工作的16次讲话及8封贺信,从形成立体多样的现代传播体系与全媒体传播格局、坚持党性原则、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原则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宣传观与新闻观,并结合大量新闻案例,解析了正面报道、新闻工作的政治意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等学术问题。他鼓励同学们多下基层,深入一线去发现问题,挖掘新闻线索,争做合格的新闻人。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荣誉教授陈力丹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原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王晓红教授结合当下短视频发展趋势,与我院师生分享了她对于短视频彰显的双“5E”传播理念的看法。此外,我院还开展了数据新闻与计算传播工作坊,邀请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网络AI研究中心技术总监、二级建模师钱兵,结合自己近10年数据分析研究工作经验,分享数据分析中的分析方法、结构方程模型及AMOS软件应用,以及数据分析在市场、工业安全、医疗、水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晓红教授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网络AI研究中心技术总监钱兵
台湾政治大学新闻所博士、现任台湾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教授林承宇就“新媒体叙事”进行了专题讲座。从叙事传播如何有效、传播know-how的解密“符号学”、叙事理论的运用、叙事传播的创新以及新技术下如何叙事等角度与师生们做了深入交流。他提出,新媒体的出现为传播效果研究带来新视角。新媒体叙事,要从符号学切入,让受众在接受讯息的时候,感受到自我的觉知。
台湾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教授林承宇
在学科专业化和科研水平提升建设上,我院在2019年度获批了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院罗斌老师的《传播犯罪的趋势、类型及立法司法研究》、苏春燕老师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上的医患关系研究》和漆亚林老师的《一体化战略视阈下媒体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获批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杜涛老师的《社交媒体使用对我国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和黄媛媛老师的《后电影语境下奇观影像的话语构建与价值审视研究》分别获批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
为探讨新闻传播教育转型的创新路径,我院联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启动学科共建。两院将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与管理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科学研究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双方将通过学科共建,协同并进,着眼于学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加快探索推进学科转型创新,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我院联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启动学科共建
此外,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教育部、中宣部发布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重要行动,我院联袂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将在浙江省联合举办以实践“红船精神”、追寻“两山理论”、调研“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实地采访活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长三角见习营”。首届见习营活动拟于2020年1月10日至2020年1月17日在浙江开展。
青年卓越新闻传播见习营举办仪式
为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推进深度国际化的办学特色,我院积极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密苏里大学、太平洋大学,阿联酋大学等国际名校开展学术交流。我院与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学院联合举办了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周,以“讲座+工作坊”的形式推动多元主题交流。南加州大学传播学院G. Thomas Goodnight、Dmitri Williams、Ben Lee教授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沈粹华(终身)教授与我院师生就“大数据与社交媒体研究”“作为全球领域的传播研究:承诺、前景与预测”“游戏产业的组织与商业模式”“等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和研讨,并就当下我院与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学院、戴维斯分校的教师访学、学生交换、暑期项目、本硕连读等方式进行了深入商讨。
我院与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学院举办国际学术交流周
我院还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举办了“2019媒体融合新闻报道教学周”,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艾米·西蒙斯老师和章于炎老师就“媒体融合新闻报道”这一前沿主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我院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举办融媒体报道教学周
在“一带一路”建设影响下,我院联合管理学院、“一带一路”高等研究所邀请阿联酋大学的蒋淑君老师开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传播系列讲座。蒋淑君老师从“一带一路”的主题研究入手,从框架理论下的中阿比较试验、国家化品牌在阿拉伯世界的战略传播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媒体战略等方面分享了阿拉伯国家战略传播的相关内容。美国太平洋大学传播研究生院主任、美国国家传播学会对外合作联席主席董庆文应我院邀请举办《国际新闻》工作坊,与我校师生共同探索教研融合模式。他就数字时代美国新闻业面临的挑战、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关键问题以及科研论文中的写作结构、定量与定性方法等与我院师生进行了交流。他指出,在国际新闻的写作中,在中国对外传播语境中,应该如何加强中国话语的传播力,优化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更加“有思想、有温度、有内涵”。
阿联酋大学蒋淑君老师
美国太平洋大学董庆文教授
此外,我院还邀请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媒体与文化学院博士、助理教授Karen McIntyre,意大利建设性新闻协会创始人兼主席Silvio Malvolti,英国伯恩茅斯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An Nguyen,以及荷兰温德斯海姆应用大学教授、欧洲新闻培训协会主席、世界新闻教育理事指导委员会成员Nico Drok,举办了以新闻的“建设性”为主题的学术工作坊。四位外籍专家与学院老师就建设性新闻的发展、建设性新闻与政治参与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此次学术工作坊将不忘初心的主题教育与新闻专业学习有效结合,拓展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也加深了我校师生对于建设性新闻的理解。
新闻的“建设性”学术工作坊
图文|郭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