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上午,香港教育大学新媒体与社交媒体专业助理教授刘锦东来到社科大新闻传播学院,开展了主题为“AI与后人类亲密:我们面对人工智能伴侣的爱与忧伤”的专题讲座,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亲密关系的新趋势与挑战。讲座由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毕琳主持。

讲座伊始,刘锦东老师从人机传播(HMC)的功能、关系和哲学三个维度切入,聚焦东亚地区AI伴侣的兴起与发展,重点分析了日本和中国的全息投影AI伴侣。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情感正与算法交织,催生出全新的亲密互动模式。AI不仅能模拟人类情感,还可能增强人的情感体验。

刘锦东老师以深圳狗尾草公司研发的AI伴侣“琥珀”为案例,基于线上访谈等研究,分析了用户在互动中的情感投入与心理依赖等现象。他指出,相较于日本的AI伴侣,“琥珀”AI伴侣依托二次元角色设定、游戏化及偶像化互动,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
在哲学维度,刘锦东老师提出了“社会交换机器人/社交互惠机器人”的概念,认为AI伴侣的设计者与开发者应当将人际传播和人际关系中的情感互惠原则内嵌其中,为人机传播进一步树立道德准则。但他也提醒,AI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带来身体资本化和反向规训人类主体的风险。
交流环节,同学们就“如何定义AI伴侣”、“人与机器的关系”“人与AI的主客体关系”等问题与刘锦东老师进行了热烈探讨。刘老师耐心回应,并鼓励大家在拥抱技术的同时,保持人文理性与伦理关怀,推动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讲座最后,刘锦东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留学申请、课程设置、生活适应等方面的经验,并介绍了香港教育大学的教育优势与国际交流机会,鼓励有意留学的同学们积极参与。
图文|团委学术实践部、宣传部
编辑|匡晶洁
审核|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