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双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讲师,博士。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生:《新闻编辑》、《全媒体报道》、《深度报道》、《大众传媒社会学》
研究生:《高级新闻编辑》、《新闻编辑研究》
全校公共通识选修课:《茶道与中国式生活美学》
教育及工作经历:
热爱新闻事业,本科毕业后,在报社当了4年记者3年编辑,采、写、编、版面设计都从事过,年发稿量10万字以上,七年的从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新闻作品和论文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奖项。
2004年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记者资格考试。
2002年重返校园,回炉读书,师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建明教授。
2008年博士毕业,任教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上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实战编辑部”的模式在《新闻编辑》这门重要业务课上成效显著,连年获得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改项目支持。教学改革论文《<新闻编辑>课程实战教学模式的创新》于2010年发表,在相关高校引起良好反响。2015年《中国科学报》教育专刊专文报道了《新闻编辑》课“实战编辑部”的特色教学。
获奖与荣誉:
教学态度严谨认真,创新模式,风格突出,教学评估成绩多年持续优秀,2012年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2015年度个人考核成绩为优秀。
【科研成果】
在学术研究中,多年来新闻传播理论与媒体实践紧密结合的经历,造就了鲜明的学术研究特色:理论联系实践,创新融于开拓。特别是在新闻传播理论及实务和媒介批评领域,深耕多年。
2013年出版近40万字跨学科专著《鲁迅: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的开拓者》,历时6年,是我国第一部全方位研究鲁迅媒介批评的力作,第一次撰述出媒介批评人物史的专著,填补了目前我国鲁迅研究、媒介批评双方面缺少系统研究成果的空白。
2011年的《我国主要都市报报网互动应用研究》,在国内首次对报业进行大跨度报网互动的实证研究,选取全国的二十五家主要都市报为分析对象,在大量数据基础上用数字说话,对中国都市报报网互动现状与趋势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调查分析,对中国报业体制改革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
2011年和2007年参著的《中国媒介批评史》和《西方媒介批评史》是国内媒介批评理论的奠基之作,在国内首次从中西两方面横跨时空进行了媒介批评方面的理论概述。
2006年的《国外媒介批评机制研究》在国内第一次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批评做了全景式的引介与评析,论文发表后得到有关部门和媒体的关注。
2003年发表的《新闻发言人在中国20年》,在国内首次介绍了新闻发言人20年来的艰难发展历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机制,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发表多篇论文,2006年参著《新闻发布概论》,为我国新闻发言人的体制建设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持续关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2012年参著《新媒介素养》一书,对青少年类媒体弘扬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多维角度探讨,近年来发表《多元建构:青年类电视节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路径演进》等论文多篇,成功申报多个课题,对促进青少年类媒体在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传播,提供了极好的理论支撑和操作建议,受到相关媒体和主管单位的好评。
目前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申报多项课题,多篇论文和新闻作品获全国和省级奖项。《追求党性原则与市场法则的统一》等多篇论文获全国优秀论文奖;电影剧本《师魂》在国家广电总局迎接中国电影百年征稿活动中,在近两千部应征剧本中脱颖而出,入围前40名,已由国家广电总局剧本中心委托拍摄;论文多次入选国际会议,并应邀去国外赴会做大会报告;多年来,带领学生完成多项国家级大创和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学术计划。
教学科研之余,喜茶弄文,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兰亭天茗茶社指导老师,并开设全校公选课《茶道与中国式生活美学》,希望能教学相长,跟大家一起在茶香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