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贴学科发展实际,彰显专业特色,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6月6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涂凌波教授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新闻学研究的范式创新”为主题的讲座。涂凌波教授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出发,围绕自主知识体系与新闻学研究范式创新、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基本认识、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方法与路径思考三部分,为学院师生带来一场深刻而生动的专题辅导。讲座由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主持。
涂教授首先解读了自主知识体系的提出背景及必要性,及其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知识革命,二是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当下西方的概念无法完美解释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中国实践的重要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但是在理论层面上,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模式、概念、范畴、标准(包括指标体系等)构成了颠覆性的挑战和创新。
就新闻传播学而言,新闻传播实践本身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一部分,是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知识体系生成的基本参照,这种现代化实践同样对创造新的知识提出了要求。
接着,涂教授详细梳理回顾了新闻学理论范式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新近出现的社会范式、实践范式、情感范式的诸多转向。涂教授认为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面对当下技术带来的知识本身的革命,新闻学理论范式需要突破;另一方面反映了传统的新闻学理论,尤其是西方的新闻学理论,对当下的新闻实践越来越解释乏力,出现了“悖论实际”的现象,即所谓的“范式危机”。这种现象亟待突破,所以需要有知识层面的创新。
如何理解“范式创新”?新闻学研究对象和理论范式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在前职业化时期更多的是描述性的、规范性的范式;在职业化时期,是按照职业化、工业化的逻辑,把新闻的生产传播当做一个系统,处于传统新闻学范式时期;当下则处于社会化和关系化的时代,涂教授呼吁新闻学的研究应该要扩展到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面,而他更强调中观层面对职业新闻世界的研究。
涂教授进一步解释,研究中国新闻学要回到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上来,关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主体性问题。社会科学研究要讲究条件性,在社会科学当中可能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命题和观点。没有任何条件性的命题,可能是一个虚假的命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提出有条件性的、有主体性的命题,是中国新闻传播学应该要做的事情。中国特色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等等,实际上鲜明体现了我们新闻学研究中的主体性自觉。
此外,涂教授认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它实际上是一种地方性的知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都有其自身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中国新闻学也是如此,是当代中国语境当中的现代性、理论性、社会性和阶级性相统一的新闻学,是一种主体性自觉。
涂教授对中国新闻学进行了基本界定,他认为中国新闻学是一个历史的、整体的、客观的界定,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由中国的学者建构出的新闻学研究的具体面貌和学术研究领域,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息息相关。
在中国新闻学与西方新闻学关系上,涂教授认为,二者不是特殊跟普遍的关系。如果将中国新闻学研究视为特殊,将西方新闻学研究视为普遍,容易在哲学认识论层面陷入把西方新闻学知识视作中心,甚至是视作唯一标准的误区。所以应该超越特殊跟普遍的二元对立。“存在不可能具有普遍性,方法才具有普遍性。”“中国新闻学研究是个别,西方新闻学研究比如美国的新闻学研究、德国的媒介学研究、英国的文化研究等等,都是个别和特殊,当我们所有的这些知识结合在一起,才共同构成了新闻学的版图。”涂教授认为这个新闻学才是带有一定意义上普遍性的新闻学知识,而不能把普遍性的新闻学等同于西方,甚至狭隘的等同于美国新闻学。
涂教授认为,我们研究中国新闻学,就是要平等地用学术的语言、学术的观点与西方学者对话,解释清楚中国新闻业运作的背景与逻辑。中国新闻学研究的起点是中国的新闻实践。事实上,西方新闻学模式的产生也是19世纪末西方新闻实践的产物。如果把西方的理论当做唯一标准来解释中国实践,就会出现单一世界观或者悖论实际的情况。做好中国新闻学研究需要深入了解中国新闻实践,了解中国的新闻业的运作模式。中西新闻实践虽然有共通的地方,但是在底层逻辑上存在差异,研究正是需要找到差异所在。
因此,更加需要回到中国新闻研究的元问题上来。涂教授分析了不同学科关于元问题的认识,提出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元问题是“事实——新闻——人——社会”逻辑关系的问题,这是基础的理论架构,更是现实的社会实践问题。涂教授进一步指出,这个逻辑架构包含了三组关系,第一是新闻与事实的关系,第二是新闻与人的关系,第三是新闻与社会的关系。
涂教授提出,在做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时候,应该以中国为方法。吸收借鉴西方有益成果的同时,要保有中国新闻研究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中国为方法主张扎根中国经验,以中国作为首要研究对象,寻求中国新闻理论研究当中的主体性,而不是在理论上依附于西方理论。
中国新闻学的知识关照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用自己的理论解释中国的实践,推动我们社会的进步,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传承跟创新的关系问题,要真正走进基层,了解中国的新闻实践。
涂教授提出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有四种自觉:历史自觉、实践自觉、科学自觉、体系自觉。他寄语社科新闻学子,要有责任有担当,用所学去理解当下的新闻实践,用所学去回答实践中的问题,身体力行地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与讲座的同学积极踊跃发问,涂老师就中国新闻学研究如何落到实处、数字时代的新范式是否能够解释过去的社会现象、如何打造良性新闻业等问题一一耐心作出回应。
文字:马娅萌
图片:张淑宁
排版:田畅
审核: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