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香,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教育背景】
博士:2000.9-2003.6,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专业
硕士:1997.9-2000.6,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
访问学者:2012.8-2013.7,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传播与文化系
【讲授课程】
《传播理论》
【研究方向】
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新闻叙事、新闻话语、传播符号、舆论学
【获奖】
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对策奖三等奖
【科研成果】
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中央交办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项、省部级委托项目多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撰写或参与撰写决策咨询报告20余篇。
【主要科研项目】
1. 2019.10-2023.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基因与永恒故事:新闻故事研究”,本人为项目负责人,正在结项;
2. 2014.6-2018.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研究”,本人为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3. 2008.6-2012.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众传播符号研究”,本人为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另外,主持并完成中央部委交办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项、省部级项目多项。
【专著】
1. 《新闻叙事学》,独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2. 《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与政府应对》,第一作者,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
3. 《大众传播符号:幻象与巫术》,独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
4.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话语嬗变与模糊边界》,独著,科学出版社,2021年。
【译著】
《作为话语的新闻》,[荷]迪克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
【主要期刊论文】
“美国涉疆舆论战:政治媒介化与舆论外交”,《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
“受众跨屏媒介行为:观看模式与心理补偿”,《电视研究》,2022年第8期。
“跨文化传播:内涵错层与价值冲突”,《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新闻作为交往: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一种新闻范式”,《当代传播》,2021年第5期。
“中国特色新闻话语体系的宣传范式”,《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空间叙事、召唤结构与新闻聚像——主流媒体建党百年报道创新与破圈”,《电视研究》,2022年第7期。
“新媒体语境下的舆论外交:弱者传播与数据新闻”,《社会科学》2021第4期。
“永恒故事:社会记忆对新闻框架和舆论爆点的形塑——以“江歌案”为例”,《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年第1期。
“数据新闻:一种社会科学研究的新闻论证”,《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年第12期。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第11期。
“图像化生存:从迹象到拟象、从表征到存在”,《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第5期
“话语事件:话语表征及其社会巫术的争夺”,《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1期
“论符号像似性”,《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5期
“论文化公民身份及其建构”,《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5期
“对‘舆论’定义的商榷”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第4期
“谁在新闻中说话”,《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年第3期
“新闻话语中的原型沉淀”,《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2期
“媒介神话化——从《泰坦尼克》神话看传播致效”,《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第2期。
“众筹新闻:变革新闻生产的权力结构”,《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11期。
“模拟、施为与召唤——论仪式的符号特征”,《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8期
“图像化生存:规训与展演”,《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2期
“从象征之林到象征交换:论符号‘巫术’与符号‘迷思’”,《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7期。
“面部表情都是符号吗——论符号判断的误区“,《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期。
“西方某些媒体‘3•14’报道的话语分析”,《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5期。
“论新闻源与新闻的话语主体”,《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1期。
“文化差异·文化基因与谜米表达——以中美体育失利与胜利报道为例”,《现代传播》2020年第5期。
“社交媒体召唤结构:新闻交往化与亲密性”,《现代传播》2019年第1期。
“试论广播电视报道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框架”,《现代传播》2014年第2期。。
“论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中政府与传统媒体的博弈”,《现代传播》2012年第5期。
“从模拟到表征再到自我指涉——论人类的三种符号崇拜”,《现代传播》2011年第6期。
“论发泄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与媒体报道”,《现代传播》2010年第8期。
“仿像与奇观——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符号分析”,《现代传播》2008年第5期。
“论兽首拍卖事件中西方意识操纵技巧与效应”,《新闻大学》2010年夏季。
“论新闻图像与受众的对话”,《新闻大学》2006年第1期。
“两极与互补: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样态与图景”,《新闻记者》2017年第8期。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与主体间性”,《新闻记者》2018年第4期。
“论我国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三种信息传播策略”,《新闻记者》2010年第9期。
“叙事、新闻叙事、新闻类型:兼论所有新闻都是叙事吗”,《新闻记者》2019年第12期。
“解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框架”,《当代传播》2011年第1期。
“认同•娱乐•迷思——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符号分析”,《当代传播》2009年第5期。
“新闻中的永恒故事:原型对记者视角的框限”,《新闻界》2018年第6期。
“新型主流媒体新闻的身份建构:角色展演与道德规训”,《新闻界》2020年第2期。
“数据新闻:社会精英话语权的消解”,《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3期。
“中美媒介建构‘2015年中美首脑会晤’框架的符号分析——种跨文化传播个案的框架分析路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文化维度视角下的中国话语表达”,《符号与传媒》2016年第1期。
“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身份建构:主体间性与道德共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3期。
“空符号的思考”,《中外文化与文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
【报刊文章】
“认知战是全球数字传播的‘大脑争夺战’”,《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7月28日。
“多措并举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月20日。
“把握‘共情’规律 做好冬奥会对外传播”,《光明日报》2021年12月16日。
“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光明日报》2023年12月6日。
“动人的江南陶醉世界”,《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1日。
“生肖和春节何以风靡全球”,《光明日报》2024年1月25日。
“美西方媒体回避我国反恐真相的深层原因”,《光明日报》2021年4月5日。
“不断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力”,《光明日报》2023年3月31日。
“用好‘热搜问政’推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9日
【联系方式】
zengqx@cass.org.cn;1368331872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