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至21日,以“跨文化传播研究:新视角与新趋势”为主题的中美合作课程《跨文化传播》在西三环学区展开。本次系列课程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传播系冯波教授主讲,媒体学院部分师生全程参与本次系列课程。
(冯波教授正在讲课)
(杜智涛老师主持本次课程)
6月17日上午10时许,中美合作课程《跨文化传播》正式拉开帷幕。第一堂课,冯波教授详细具体地介绍了跨文化传播的概念与特性,并结合案例和中美国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学习跨文化传播的原因、“文化”的深层内涵、跨文化传播的模型以及研究范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夯实基础。第二堂课,冯波教授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男性化/女性化、避免不确定性四个文化维度分析了中美文化的异同。
(冯波教授与在场师生交流分享)
6月19日,冯波教授循序渐进,深度讲解了“身份认同与跨文化传播”、“语言与跨文化传播”两个分支领域。在“身份认同与跨文化传播”课程上,冯波教授从“自我”概念出发,结合社会科学视角、解读视角、批判视角辩证地思考了跨文化传播背景下的身份认同问题。紧随而来的“语言与跨文化传播”课堂,冯波教授从声音、语义、语法、语用角度层层剖析了语言结构,并从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两个方向比较了中美在跨文化传播领域的细微差异。
(冯波教授《跨文化传播》课程现场)
之后进行的课程,冯波教授就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人际关系和人际冲突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将“U”曲线模型和“W”曲线模型应用于文化适应过程之中,并结合“面子谈判理论”分析了跨文化传播中的人际冲突现象。随着媒体环境的巨变和传播技术的进步,冯波教授在最后一课结合新媒体的特点讲解了媒介、技术与跨文化传播的关系。最后进行的工作坊,冯波教授与同学们就跨文化传播研究趋势、中美文化的差异、中美新闻传播学教育比较、出国留学申请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冯老师的这次系列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结合国际上的跨文化传播理论,把中美在跨文化传播的共性与差异做了深入的讲解,拓宽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与理论深度。”全程参与本次课程的王凯同学如是说。
媒体学院组织的这次中美合作课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网络直播提升传播效果,这样良乡校区的本科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系统掌握跨文化传播的理论知识、了解最新的研究趋势。
(冯波教授与社科大媒体学院学生合影)
文字|陈宗海
图片|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