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影视
北美破局之路
“国际传播新视野”第一期
2025年3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传播新视野”系列讲座首场活动在行政楼235会议室举行。中国电视有限公司总经理、中视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大为以《解码中国影视“出海”:美国市场背后的故事》为主题,结合自身北美市场实战经验,向我院师生揭示中国影视国际化的深层挑战与创新实践。

梁大为指出,中国影视进入美国需突破“文化折扣”与“技术壁垒”的双重困境。他以《三体》改编为例,强调保留东方哲学内核的同时适配美式叙事框架的重要性。技术层面,美标准差异显著——美国流媒体对分辨率、字幕翻译的严苛要求常导致国内内容遭遇“退货”,中视国际正尝试发展“跨文化叙事评估系统”以应对技术桎梏。针对影视IP运营,梁大为提出“文化载体+商业载体”双轮驱动理论,以《哪吒之魔童降世》衍生品北美热卖2.3亿美元为例,揭示“内容出海—衍生变现—文化渗透”的生态闭环潜力。

对于美国流媒体新趋势,他重点解析FAST频道的崛起:这类免费广告支持的流媒体电视已覆盖全美超5000个频道,央视正联合地方台筹备英语FAST频道探索低成本出海路径。
面对中美关系波动,梁大为坦言中国媒体在美生存环境严峻。对此,他透露转型策略:通过“网红记者工作室”突破传统桎梏,如洛杉矶山火报道在TikTok和小红书斩获双平台热搜第一,验证短视频传播的破圈效应。
嘉宾与谈
与谈环节,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杜智涛教授提炼三大启示:其一,“国际传播需坐在别人的凳子上想别人的问题”,强调跳出本土思维框架,深入理解海外受众认知逻辑;其二,“说别人能理解的话”,指出跨文化传播需摒弃口号式输出,构建适配不同文化背景的叙事体系;其三,“自我强化需培养产业思维与实战能力”,建议增设“出海内容实验室”,通过大数据分析Z世代观影偏好,培养既懂语言更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广播电视教研室主任崔艳副教授结合自己在《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栏目的传媒实践经验,以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网红记者”孵化的经历为例,建议学界与业界共建“数字叙事联合实验室”,并期待学院与中视国际深化合作。

互动问答
互动环节,学生就“中美影视文化鸿沟能否弥合”“AI对传媒人才冲击”等议题发问。针对文化差异问题,梁大为坦言《哪吒2》衍生品北美热卖背后更多是视觉奇观的吸引力,强调“打破‘功夫=泛亚洲文化’认知惯性需长期努力”。关于AI技术,他透露麻省理工已开设“AI编剧”专业,建议国内高校探索交叉学科:“算法必须服务于文化共情而非数据迎合。”

讲座尾声,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教授对与会嘉宾及师生表达感谢,他总结指出,本次讲座“揭开国际传播的荆棘与曙光”,将持续推动学院“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工程”进入产研融合新阶段。
文字 | 匡晶洁
图片 | 梁一帆 金之玥 张甲怡
编辑 | 匡晶洁
审核 | 杜智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