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学校官网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讲座回顾|林羽丰:用6年深描一个南方村落的传播文化实践

发布日期:2024-10-24   点击量:

10月18日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林羽丰以“在黄村:一个传播学田野调查的前承后启”为题,基于自己的论文《黄村收棺记:对一个南方村落传播文化实践的深描》,向社科大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黄村6年的田野调查故事,讲座由社科大新闻传播学院苏春艳老师主持。

讲座中,林羽丰老师首先介绍了他的田野点——黄村的基本情况,他从地理位置、周边耕种与交通环境、农村建筑、农民生活日常等多方面对黄村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与记录,林老师将其描述为“静静的黄村”,“黄村周边交通很便利,但这里没有什么繁荣的活动”,他认为,交通便利反而代表着大多数人从这里出发、离开,但很少有人停下来。同时,林老师在田野调查时敏锐地发现,黄村的居民建筑与居民之间的人际关系具有强关联性,自00年之后,居民家居条件开始变好,于是外出消遣的需要开始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邻里之间呈现出“既关心又疏远”的关系。

其次,林老师向大家分享了论文中所关注的重点事件——黄村收棺事件。他向大家介绍了我国的殡葬改革历程,以及黄村进行收棺时的具体过程,包括黄村村委的信息发布如何巧妙运作、村民之间的交流与意见情况、村民的相关行为与“不行动”等。林老师表示,他想关注的并非是具体的行政事件是如何顺利上传下达的,而是作为传播受众的农民的感受。黄村人在收棺事件中没有“反抗”机会的根本原因是受他们自己的传播文化所限。他表示“我并非要主张一种无政府主义或者基层全民主”“但我们要警惕两个风险,其一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的恶用,其二是农村到底是谁的农村?”在讲座最后,林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他在论文之外的思考,包括发现不了的传播——传播的现代隐喻,以及过去的传播——因差序而实现的传递。

多位同学与林老师就自己的访谈经历、田野调查经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苏春艳老师在讲座最后进行了总结,她表示林老师的研究是一个很难得的、新鲜的、细微的关于村庄实践的讨论。这提示我们在做田野调查时既要有整体性的研究视野,更要清楚如何用传播学的视角提出一个传播学的问题。

文字|张帆

图片|栗英鹤

编辑 | 楚颖盈

审核 | 苏春艳


新闻公告

继续教育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