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学校官网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我院师生集体亮相第十六届中国传播学大会

发布日期:2024-09-25   点击量:

9月20日至22日,第十六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在广州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传播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以及世界传媒研究中心承办,150多名来自全国各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学术期刊编辑和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共思传播议题,共襄学术盛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姜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曾庆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杜智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何晶出席会议。我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蔡赫与曾庆香教授的合作论文、孟威研究员与2023级博士研究生赵伽东的合作论文、2022级博士研究生戴睿敏和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新雨的合作论文入围本届大会。其中,蔡赫与导师曾庆香合作论文《人工智能生成新闻与传统新闻的意识形态偏见对比研究——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计算文本分析》获评大会优秀论文。

本届大会以“智能、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共收到有效投稿530篇论文、12份专题讨论申请,经专家评审,共有80篇论文、1份专题讨论入围。根据议题,大会设置“国际传播与中华文明传播”“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视听传播与社会发展”“平台传播与青年文化”“传播思想与媒介文化”五场主题分论坛,三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究生论坛,以及“智能时代的人际关系:针对人工智能与算法的实验研究”的小组讨论。

大会主论坛现场

开幕式上,中国传播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在致辞中表示,新时代中国传播学大会坚持以守正创新、融通中外、根植实践、引领时代为宗旨,致力推动建构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符合的中国自主传播知识体系,搭建学界同仁的智识汇聚平台。他勉励当代传播学者要进一步树立真的问题意识,研究大的实践议题,追求高的学术价值,切实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胡正荣作开幕致辞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就“国际传播的供给效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姜飞就“传播哲学领域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就“深度媒介化语境下平台型媒体的型构路向”带来精彩分享。

姜飞作主旨演讲

漆亚林作主旨演讲

六个平行分论坛同步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杜智涛就“范式重构与智能计算:舆情分析、行为预测与战略传播的新路径”在分论坛二会场与参会者进行深度交流;在分论坛四会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何晶就“智能传播时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核心议题:来处与当下”作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孟威以“从‘江湖’到‘尘世’:武侠网络游戏中的减速循环与减速悖论”为题,在分论坛四“平台传播与青年文化”作研究汇报。

杜智涛作主题汇报

何晶作主题汇报

孟威在进行发言汇报

戴睿敏同学和蔡赫同学作为第一作者,线下参与了分论坛六“研究生论坛(线下)”。戴睿敏分享题目为《建设性新闻认同何以纾解新闻回避:基于中国语境的实证研究》。文章基于2022年中国网民的媒体融合认知调查数据,检验建设性新闻认同对新闻回避的调节作用,发现在高水平的建设性新闻认同下,积极社会情感、社会信任、媒体信任对新闻回避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提出建设性新闻参与信息治理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必须从中国的新闻消费语境中理解。

戴睿敏在分论坛现场

蔡赫同学分享题目为《人工智能生成新闻与传统新闻的意识形态偏见对比研究——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计算文本分析》。论文以机器学习模型BERT为基础,利用词嵌入方法对CNN,Fox News,CGTN,NewsGPT,ChatGPT-4o五个新闻来源的375篇涉华报道进行了计算文本分析,旨在对人工智能新闻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偏见进行探查和研究。论文希望利用计算语言学与机器学习领域的先进研究成果,为新闻文本分析提供新的实践路径与资源,以实现对新闻文本愈加广泛与深入的研究需要。

蔡赫在分论坛现场

此次论坛为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我院参会学子收获满满。

戴睿敏:在这次学术盛会中,我有幸与众多杰出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学习各类学科前沿报告。这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拓宽了我的研究视野,让我对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特别感谢学校的“研创计划”为研究生参与国内顶尖学术会议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同时感谢导师殷乐教授的耐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整个写作和参会过程让我收获颇丰,这次会议将成为个人学术旅程中的重要财富。

蔡赫:能够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传播学大会优秀论文奖,对我而言不仅是对学术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我所选择的研究道路、对我付出的每一分努力的认同。为了撰写这篇论文,身为文科生的我花费了近半年自学编程语言、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但正因于此,我得以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明心见性,找到自己的学术志趣与热情所在。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曾庆香教授,她宝贵的修改建议和暖心的鼓励是这篇论文顺利成稿的重要原因。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深化相关领域的学习,做出更多有趣和有用的学术研究。

蔡赫在优秀论文颁奖现场

文字丨张新雨

图片丨第十六届传播学大会组委会

编辑丨楚颖盈

审核|毕琳


新闻公告

继续教育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