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
在这个热辣滚烫的盛夏时节
又一批社科学子要从这里出发
迈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新闻传播学院
“新光灿烂”毕业特辑
如约而至
让我们摘取社科新传的“新”星
留下他们和小院的故事
正是每一颗闪烁的“新”星
照亮了校园
照向远方
个人简介
王婷瑜,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已录取本校传播学专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校期间发表多篇论文、皮书报告,多次撰写内参报告并参与著作写作,参加国际传播学会(ICA)进行论文汇报,参与科研项目10项(含国家社科2项,省部级项目2项),曾获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校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奖励。
“无数的人们,无尽的远方,都与我有关。”这句话曾是三年前指引我来到新传的方向标,我寻着这条路看见过人民、看见过真相、也看到了自己。三年后,我再一次地选择了新闻传播,并向着更深远的方向前行。我依然感谢这个世界上还有新闻传播,感谢这些由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等等建构出来的宏大又有趣的新传世界接纳了如此渺小的我,让我能够拓宽广度、保持愤怒、怀有敬意、存有温度,让我浅薄和普通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期待与可能,感谢新传成全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始终激荡的美梦。
允许自己失败和成为弱者
在进入社科大读研以前,我对“ 学术”未曾有过具体的实感,我读书写作全凭兴趣,曾经也设想过人生的无数种可能,而科研从不在其中。小院的培养方式会让人在最快的时间内接触和感受到研究的魅力与压力,并将“ 是否要成为一个研究者”变成人生选择的重要命题。读书、思考、疑问和输出贯穿着整个研究生的生活,尤其是在本科没有经历过完整学术训练的情况下,期间必然伴随着无数次的自我怀疑和不可逃避的痛苦。在学术这条路上完美主义会让人感到格外艰涩和难熬,读书越多越感到自己格外空洞,写作越多越感觉自己胸无点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在反复思考和接受自己无法做到完美,甚至达不到让自己满意。但事实上,完成比完美更有意义,过于追求完满和优秀常常让自我陷入虚无,长时间得不到正反馈又会让人感到挫败,丧失信心。任何一件事只有先完成才有继续完善改进的可能,尤其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反复的修改和补充几乎是每篇论文成型的必经之路。优绩主义往往不仅让我们囿于努力和回报不对等的困局,还会不自觉地陷入对实力和强者的追逐崇拜,在容错率变低的人生中不断挣扎。新闻学曾呼唤要和弱者站在一起,但我想,比起站在一起,成为弱者也是一种选择。我的一位大学老师曾说:轻易以强自诩,等于放弃了对自己的真诚和直面真正世界的可能。世界对我们的呼唤、牵扯乃至魅惑,越来越多地基于变强的承诺与焦虑,但成为强者应该不只是教育和学习的唯一目的,优秀和完美也不应该成为向前的唯一路标。允许自己不成功,允许自己很普通是三年里我学会的重要一课。
祛魅最好的方式是经历
无论是学术还是工作,选择任何一种生活方式在当下的时代都有可取之处,但学生当久了其实对真实的社会是会有些恐惧和迷茫的,因为我们失去了对真实的体验,感受基本源于想象和道听途说。而学生时代的可贵却又在于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去尝试各种生活的可能,去体验自己设想过的任何人生。因此在大学和读研期间,我几乎尝试了自己感兴趣的所偶职业方向和生活方式,去打破一切对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事物的滤镜,戳破理性化的现实幻想,然后找到自己可以接受并为之长期努力的方向。
想进体制可以先试试行政性工作,想进大厂就积极地多去实习,想做科研就先真正得完成一篇论文,经历的好坏并不重要,这知识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社科大也能提供给大家丰富的学术和实习资源,但要真正的利用好资源和不浪费机会需要很强的执行力,要有决定要去做什么就去做的魄力,和解决事情而非解决情绪的能力。这些都是我再读研学习中不断学习和改变的地方,在无数次在经历和起伏中,我们就会尝试自己把我自己的人生,尝试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尝试打破恐惧,尝试幻想远方,尝试自我控制,尝试追逐,尝试取舍,尝试忍受痛苦,尝试思考,尝试提问,尝试观察时代,尝试改进这个时代。以及,最重要的,虽然不一定有回报,仍然在尝试,然后逐渐不再迷茫。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在小院求学的三年中,我最感激的还是遇到的老师和各位同好。小院的学术氛围浓厚,有种特属于文科院校的人文关怀,老师们也都平易近人,倾囊相授。在小院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乡村传播、主文献阅读、数据新闻等等有趣的课堂上,我才真正走近和了解了新闻传播。我的导师杜智涛教授自入学初就对我悉心指导,三年里无数次的提点和推心置腹,不仅帮助我找到了研究的乐趣,还让真正我思考和明白,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和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同门的交流和同伴的鼓励对我也尤为重要,尤其是新闻传播一个如此贴合前沿的学科,需要常常对外界保持着关注和连接,但有时过剩的信息也是一种压力,大家的合作和交流就显得特别重要,期间带给我很多启发和快乐,与各位同行一路,与有荣焉。
硕士求学至此告一段落,但落幕的只是一段生活,不是我依然有着千万种可能的人生。我至今仍对在小院踏入新传的世界心怀感激,并期待在此有更丰富的感受和记忆。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人生海海,短暂相别,何处不相逢。最后,和大家分享这段话:
“遵从良知与判断,直至死亡将我们和感知分开。保存快乐与苦难,直至死亡将我们和记忆分开。为自己的生活树立秩序,直至死亡将我们和通达世界分开。和弱者站在一起,直至死亡把我们和变强的可能分开。最后,嘲笑那些嘲笑浪漫与理想的人,直至死亡将你我分开。”
图文:王婷瑜
编辑:匡晶洁
审核:毕琳